新消费智库|从异域珍馐到日常美食,佳沃食品迎来三文鱼消费新风尚
这是新消费智库第1976期文章
新消费导读
价格一路狂飙,全球供应持续收紧,未来三文鱼市场将走向何方?
作者:一诺
编辑:yu
审核:Single、ZZ
来源:新消费智库
三文鱼为英语Salmon的音译,它不是指某一种鱼类,而是数种鲑科鱼类的通称。我们平时在日料店吃的三文鱼一般指海水养殖的大西洋鲑,但在国际市场,帝王鲑、银鲑、粉鲑等也都是三文鱼大家庭的成员。
三文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颇受消费者喜爱,但这几年,在地缘政治、海洋生态环境政策、全球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下,三文鱼的价格水涨船高,2022年价格更是触达40年来最高点,消费者直呼“吃不起”。
价格一路狂飙,全球供应持续收紧,未来三文鱼市场将走向何方?
千亿市场凸显!我国三文鱼市场增量巨大
目前,大西洋鲑的全球总产量近四百万吨,三文鱼养殖、捕捞、饲料供应、加工、分销、运输、批发、终端销售和餐饮服务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结构,创造了一个千亿级的大市场。
根据全球最大三文鱼生产商美威(Mowi)定期报告披露的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欧洲市场消费量约127万吨,美国作为全球三文鱼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零售和餐饮渠道的整体需求继续增长,全年消费量约65.4万吨,欧美等一直是全球主要的三文鱼消费市场。
在欧美国家,三文鱼以熟食为主,腌制、熏制以及煎煮的三文鱼都是不可或缺的桌上美食。三文鱼味道好、用途广、营养健康,男女老少皆宜,完全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需求,满足了目前海鲜产品消费主力的主流流行趋势喜好。
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我国居民长期以畜类动物蛋白摄入为主,但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近几年以三文鱼、鳕鱼为代表的深海优质蛋白正在成为消费新宠,因此剔除疫情影响因素,我国三文鱼消费量保持了逐年稳步增长。
虽然增长势头迅猛,但就人均消费量而言,我国的三文鱼消费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三文鱼人均年消费量大约为0.06kg,而挪威、芬兰的人均年消费量多达6kg~8kg不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相较于欧美,中国市场具有超过百倍的增量空间,将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三文鱼消费市场。
随着经济发展,“高端美味”的三文鱼“游”进了在中国人高级宴会餐桌上,后来又逐步成为普通家庭餐桌上的日常生鲜,三文鱼口感润滑、鲜嫩美味,吸引了无数海鲜“吃货”。据佳沃食品联合Kontali发布的《三文鱼行业及市场洞察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大西洋鲑市场的需求量预计将新增110万吨,中国市场的三文鱼消费量将达到21万吨,较目前相比,有超10万吨的增长空间。
我国三文鱼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潜力无限,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不断扩张的中产阶级愈加重视饮食健康与营养,成为三文鱼消费市场最坚实的客群基础,为三文鱼等高质量优质海洋蛋白市场规模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饮食提质升级!高营养食材需求旺盛
过去几年,家庭消费需求正加速释放,家庭餐桌消费全场景呈现一片蓝海态势。尼尔森发布的《新冠病毒疫情是否正改变消费者》研究报告指出,86%的中国内地受访者表示,与疫情之前相比更倾向选择在家吃饭。消费者用餐场景变化,使国内市场消费格局加速重塑,为家庭消费全场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新一代消费需求与场景中,“家生活”的盛行,将对食品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围绕家庭生活需求构建契合度更高的消费场景,谁就更能赢得消费市场的青睐。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叮咚买菜发布《“味”来潮流-2023年饮食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健康绿色、营养价值、产品品质”这三项已成为近三年来大众饮食趋势增长的新需求点,零添加产品和低脂产品在饮食产品中更受家庭餐桌欢迎。
在“家生活”场景中,大家不仅关注如何吃得健康安全,还越来越重视如何搭配食物吃得更有营养,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日益成为“家生活”消费场景的关注焦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并推荐每周至少食用2次水产品,三文鱼作为深海鱼类优质蛋白首次在膳食指南中出现。
无独有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竹在《鱼类的营养和健康益处》中指出,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可弥补国人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等重要营养素摄入不足的短板,有条件要尽量食用包含三文鱼在内的优质海鱼。
消费习惯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正进一步拓宽三文鱼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而强力凸显三文鱼整体的市场增长空间。
吃到就是赚到,如此超高营养的食材,人们的日常饮食怎么能少了它?对消费者来说,以往吃三文鱼都要去高端自助餐厅、五星级酒店、精品日料店,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即时零售的三文鱼产品,随吃随买、自由烹饪,可在家中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美食。
三文鱼不再是以往特定场景下的高端限定食材,而是即买即走、想吃就吃的寻常海鲜。三文鱼消费正在悄悄从餐饮渠道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日常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认为,随着加速渗透到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三文鱼消费也将迎来飙升的增长空间。
美味营养致胜!佳沃食品解锁新“食代”密码
消费升级,消费场景不断扩容提质,大众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特别是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主的生鲜用户,对生活品质、食材营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更乐意为原产地鲜采鲜发的顶级生鲜食材买单,精致悦己的高端饮食消费越来越受青睐。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高净值人群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研究报告2022》提到,在新冠疫情、市场大环境等客观情况变化之下,高净值人群“维持现有生活水准的同时,不断提升和证明自身价值与能力”的欲求越发凸显,希望通过在诸多消费类别中感受定制化服务,享受消费乐趣。
这也与佳沃食品联合Kontali发布的《三文鱼行业及市场洞察报告》的调研数据不谋而合。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终端消费者对三文鱼的营养价值已有比较充分的认知,在采购行为中也愈发重视产品的新鲜和安全。
“高端吃货”越来越多,营养、健康、精致的饮食需求背后,是消费者对优质蛋白消费更加强劲的需求和期待,也代表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如何为家庭消费提供营养快捷的美味食材,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已成为当下食品企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佳沃食品聚焦“家生活”的“饮食需求”和“营养需求”,找到了原产地零距离“与时争鲜”的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三文鱼上市公司,佳沃食品通过收购全球领先的三文鱼生产商Australis Seafoods掌握三文鱼上游稀缺资源,目前已经拥有96张养殖牌照,可全力保障原产地冷链直达的三文鱼食材供应,以更短链的方式持续供应美味、营养的深海优质食材,积极引导和构建丰富多元的家庭消费场景。
品质新“食”代下,面对深海鱼类即将到来的市场爆发期,佳沃食品踏上国民营养升级的新赛道拥抱优质蛋白的品牌化机遇,推出了多条产品线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选择,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场景需求,让高营养海洋蛋白食品触手可得。
随着消费场景的不断扩容,三文鱼产品正在从以往单一的生食市场逐步向以熟食为基础的多元场景跨越,佳沃食品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覆盖三文鱼养殖、加工、进口、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公司,将继续深化开拓中国消费市场,多维度纵深布局三文鱼新消费场景,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健康、营养、便捷的综合解决方案,持续推动国民营养健康升级。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化升级,佳沃食品在三文鱼市场的长期价值将逐步释放,有望抓住新消费市场机会,加速吸收市场红利,迎来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图片仅用于图片介绍,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生活消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生活消费网 | 专注于国内外今日生活资讯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生活消费网 | 专注于国内外今日生活资讯网站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辉山奶粉携手《女士的品格》 破解职场女性困境,点赞女性珍贵品格由辉山奶粉赞助,高寒执导,万茜、刘敏涛、邢菲领衔主演,白客特别出演,高一仁、海一天、师铭泽特别出演,温峥嵘友情出演,王勉主演的都市女性群像剧《女士的品格》近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圆满收官。该剧自2月6......2023-04-01 10:33
-
新素食首发,更适合中国餐桌的植物肉食材,再次引领行业创新!【新素食植物肉携新品亮相春糖,这款植物肉有点“绿”】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减碳”饮食正在走上消费者的餐桌。与传统畜牧业生产相比,植物肉可以降低激素、抗生素、人畜共患病毒、寄生虫、三高等健康和食品安全风险......2023-04-01 10:32
-
恒而达3月31日收盘小幅上涨0.19%2023年3月31日恒而达(300946)收盘点评: 恒而达今日小幅上涨0.19%,早盘盘中最高价格32.08元,最低价格31.72元,尾盘收至31.88元,较昨日上涨0.06元。目前短线小幅下跌,......2023-04-01 06:01
-
盛德鑫泰3月31日收盘数据:较昨日下跌0.95%2023年3月31日盛德鑫泰(300881)收盘点评: 盛德鑫泰今日微跌0.95%,早盘高开1.12%,报34.21元,盘中最高价格34.27元,最低价格33.41元,尾盘收至33.51元,较昨日下......2023-04-01 05:25
-
四川成渝3月31日收盘报3.8元,上涨1.06%2023年3月31日四川成渝(601107)收盘点评: 四川成渝今日上涨1.06%,早盘盘中最高价格3.81元,最低价格3.76元,尾盘收至3.8元,较昨日上涨0.04元。目前短线基本持平,中期仍在......2023-04-01 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