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骨科手术机器人国产替代按下快进键

发布时间:2025-05-12 02:08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9446   

2018年,进口骨科机器人首次被国内引进,当时中国上海六院和北京301医院使用了该设备,价格高达2000多万元/台。国内骨科医生纷纷前往这两家医院学习,也非常期盼自己的医院能够早日用上这样的高端设备,长木谷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星宇博士回忆。

骨科手术机器人属于卡脖子的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进程面临重重阻碍。

为制造出中国的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刘星宇,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张逸凌和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斯坦福大学的雷鸣一拍即合,回国共同创立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长木谷研发的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医生的数智眼数智脑和数智手,为实现骨科手术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加码。

截至目前,长木谷的骨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已成功落地超千家医院,推动了基层医疗技术提升mdash;mdash;手术量实现了从每年仅50台到800-900台的突破,数字突破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骨科。新京报记者 丁爽

技术突破

术前5-10分钟可制订方案 AI助力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团队核心,创始人必须明确方向、坚守初心,这样才能稳定军心、凝聚团队。回顾创业经历,长木谷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星宇博士认为,创始人的特质对企业文化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三位创始人的名校背景加持,也让这个公司被寄予更多创新的希望。

刘星宇回忆,当时进口骨科手术机器人不仅设备价格和售后维护费用高昂,患者接受手术的费用也高达四五万元。更关键的是,术前需提前两周将患者CT数据传至国外,由工程师处理后再传回中国,手术周期被拉长。

传统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医生的高级辅助工具,但其功能仍局限于执行医生的操作指令,缺乏智能化的决策能力。长木谷团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局限性,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如何为机器人赋予更强大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当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大多集中在诊断环节,如肺结节筛查或视网膜眼底诊断。长木谷团队意识到,若能将AI技术融入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或许能够打破现有技术瓶颈,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带来质的飞跃。

传统诊疗模式下,医生依赖二维CT或X光片获取断层影像,面对关节部位错综复杂的骨骼构造,难以从冠状位、矢状位等多维度建立立体认知,极大限制手术规划的精准性。

为此,长木谷以AI为利刃,深度重构手术规划流程。过去,工程师需耗费4-8小时手动绘制CT图像,逐帧构建三维模型,而长木谷通过不断训练调整AI算法,技术创新,达到对结构进行精细化识别、重建。

如今,搭载自研AI系统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仅需患者CT即可帮助医生在术前5-10分钟制订出一套个体化的三维手术方案,可以将人工假体的型号、大小以及手术截骨位置、厚度以及假体安放的角度精准设计并三维可视化呈现,让医生在术前就能模拟手术全流程的操作。

领先优势

政策扶持领路 创新医疗器械走上手术台

在骨科医疗智能化领域,中国已展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

目前,长木谷产品布局丰富,创新产品及方案覆盖骨科治疗全生命周期,包括人工智能筛查、术前智能手术计划,术中3D打印耗材、AI手术机器人,术后康复评估系统等。

在刘星宇博士看来,我国医疗资源可及性更高、临床数据更加丰富,为相关企业后发先至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拥有丰富的病例多样性,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复杂病变程度和多样病种的临床数据,这为AI系统训练提供了宝贵资源。

领先优势的建立,得益于我国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传统制造业的基础支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发展生态。

创业公司迅速发展,需要成长的沃土。自长木谷创立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助力企业成长。其中,在营商环境和服务意识方面,北京亦庄配备了专属服务管家,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及时反馈并协助解决困难,搭建与市级资源的沟通桥梁,还通过组织学习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展示与合作方面,北京亦庄每年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为长木谷提供了与国内外企业和医院等机构深度对接的平台,助力企业拓展资源。此外,北京亦庄通过人才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汇聚,完善的医疗和教育配套,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帮助企业把人留住。

2024年,长木谷自主研发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模拟软件成功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第二批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目录。随后,长木谷的产品逐渐走入市场应用和推广环节。医院针对医疗器械的采购流程复杂,且各家医院的决策体系各不相同。

破解创新医疗器械入院周期长难题,在听取企业困难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企业诉求进一步向北京市反映,随后,北京市帮企业组织了多场调度会,帮助企业了解医院采购流程,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入院进程,加速入院环节。

此前,传统医疗器械采购流程复杂,从医院立项到招标可能需要长达两年时间。为助力创业企业成长,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北京市积极探索创新支付模式,推动医疗器械进院流程优化。今年4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搭建机器人等高值医疗设备租赁平台,加速手术机器人入院应用和创新迭代。

目前,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已纳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患者可获100%全额报销。这一举措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创新医疗器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8年,进口骨科机器人首次被国内引进,当时中国上海六院和北京301医院使用了该设备,价格高达2000多万元/台。国内骨科医生纷纷前往这两家医院学习,也非常期盼自己的医院能够早日用上这样的高端设备,长木谷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星宇博士回忆。

骨科手术机器人属于卡脖子的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进程面临重重阻碍。

为制造出中国的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刘星宇,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张逸凌和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斯坦福大学的雷鸣一拍即合,回国共同创立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长木谷研发的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医生的数智眼数智脑和数智手,为实现骨科手术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加码。

截至目前,长木谷的骨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已成功落地超千家医院,推动了基层医疗技术提升mdash;mdash;手术量实现了从每年仅50台到800-900台的突破,数字突破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骨科。新京报记者 丁爽

技术突破

术前5-10分钟可制订方案 AI助力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团队核心,创始人必须明确方向、坚守初心,这样才能稳定军心、凝聚团队。回顾创业经历,长木谷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星宇博士认为,创始人的特质对企业文化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三位创始人的名校背景加持,也让这个公司被寄予更多创新的希望。

刘星宇回忆,当时进口骨科手术机器人不仅设备价格和售后维护费用高昂,患者接受手术的费用也高达四五万元。更关键的是,术前需提前两周将患者CT数据传至国外,由工程师处理后再传回中国,手术周期被拉长。

传统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医生的高级辅助工具,但其功能仍局限于执行医生的操作指令,缺乏智能化的决策能力。长木谷团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局限性,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如何为机器人赋予更强大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当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大多集中在诊断环节,如肺结节筛查或视网膜眼底诊断。长木谷团队意识到,若能将AI技术融入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或许能够打破现有技术瓶颈,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带来质的飞跃。

传统诊疗模式下,医生依赖二维CT或X光片获取断层影像,面对关节部位错综复杂的骨骼构造,难以从冠状位、矢状位等多维度建立立体认知,极大限制手术规划的精准性。

为此,长木谷以AI为利刃,深度重构手术规划流程。过去,工程师需耗费4-8小时手动绘制CT图像,逐帧构建三维模型,而长木谷通过不断训练调整AI算法,技术创新,达到对结构进行精细化识别、重建。

如今,搭载自研AI系统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仅需患者CT即可帮助医生在术前5-10分钟制订出一套个体化的三维手术方案,可以将人工假体的型号、大小以及手术截骨位置、厚度以及假体安放的角度精准设计并三维可视化呈现,让医生在术前就能模拟手术全流程的操作。

领先优势

政策扶持领路 创新医疗器械走上手术台

在骨科医疗智能化领域,中国已展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

目前,长木谷产品布局丰富,创新产品及方案覆盖骨科治疗全生命周期,包括人工智能筛查、术前智能手术计划,术中3D打印耗材、AI手术机器人,术后康复评估系统等。

在刘星宇博士看来,我国医疗资源可及性更高、临床数据更加丰富,为相关企业后发先至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拥有丰富的病例多样性,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复杂病变程度和多样病种的临床数据,这为AI系统训练提供了宝贵资源。

领先优势的建立,得益于我国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传统制造业的基础支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发展生态。

创业公司迅速发展,需要成长的沃土。自长木谷创立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助力企业成长。其中,在营商环境和服务意识方面,北京亦庄配备了专属服务管家,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及时反馈并协助解决困难,搭建与市级资源的沟通桥梁,还通过组织学习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展示与合作方面,北京亦庄每年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为长木谷提供了与国内外企业和医院等机构深度对接的平台,助力企业拓展资源。此外,北京亦庄通过人才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汇聚,完善的医疗和教育配套,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帮助企业把人留住。

2024年,长木谷自主研发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模拟软件成功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第二批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目录。随后,长木谷的产品逐渐走入市场应用和推广环节。医院针对医疗器械的采购流程复杂,且各家医院的决策体系各不相同。

破解创新医疗器械入院周期长难题,在听取企业困难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企业诉求进一步向北京市反映,随后,北京市帮企业组织了多场调度会,帮助企业了解医院采购流程,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入院进程,加速入院环节。

此前,传统医疗器械采购流程复杂,从医院立项到招标可能需要长达两年时间。为助力创业企业成长,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北京市积极探索创新支付模式,推动医疗器械进院流程优化。今年4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搭建机器人等高值医疗设备租赁平台,加速手术机器人入院应用和创新迭代。

目前,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已纳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患者可获100%全额报销。这一举措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创新医疗器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编:夏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生活消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生活消费网 | 专注于国内外今日生活资讯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生活消费网 | 专注于国内外今日生活资讯网站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移为通信领航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解码两轮车AIoT技术与碳中和出行协同新范
    5月5日至8日,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ChinaCycle)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作为全球自行车行业的重要平台,本次展会主题“新质赋能,共享未来”体现出智能技术与绿色出行相融合的未来趋势。 ......
    2025-05-11 23:31
  • 北京丰台消防开展电动自行车“排雷”行动
    为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火灾事故的发生,北京市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日前组织辖区26个街镇全面推广开展电动自行车“排雷”行动,自5月1日以来,已累计检测电动自行车电池5000余块......
    2025-05-11 21:33
  • 乡村振兴“新”面貌丨“订单”高粱种植忙助农增收好“钱”景
    连日来,新疆吉木萨尔县各乡镇种植户抢抓农时,加紧开展高粱播种工作。田间地头,种植户忙碌的身影与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农耕画卷。 在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羊圈台子村的高粱地里,装有北斗导航的大型播......
    2025-05-11 17:08
  • 广州从化:垃圾分类进校园,开启环保教育新风尚
    5月8日上午,广州市从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携手区教育局,走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化实验小学,举办了一场以“生态从化,分类同行”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公开课活动,积极探索环保教育新模式。 为了让垃圾分类知......
    2025-05-11 14:11
  • 17.99万起!瑶光C-DM以四驱实力破圈开启出行新体验
    17.99万起!瑶光C-DM以四驱实力破圈开启出行新体验 4月23日,上海车展的星途汽车展台前,瑶光C-DM电四驱车型凭借17.99万的一口价惊艳亮相,强势“破圈”。在15-20万的同级价格区间,多......
    2025-05-11 12:14